“我國城市停電平均時間進入一小時時代。”這是國家電監會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主任米建華在6月4日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會上的一句話。當日,發布會上透露,中山供電局、佛山供電局供電可靠率已達到“四個九”,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分別為39.6分鐘、48分鐘。
米建華說,作為整個電力系統對電力用戶服務水平的綜合體現,供電可靠性指標直接反映了電源供給能力、各級電網結構、供電設備健康狀況和生產管理水平。
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城市電網發展提升最具說服力的論據。
2002年以來,我國城市配電網的發展在從“滿足供電需求”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城市電網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明顯增強。
目前,我國城市電網正在向網架結構上更趨完善、供電能力進一步增強、供電可靠性不斷提高、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全新模式發展。
配網規模和裝備水平得到了發展和提升
在深圳蓮花山上,鄧小平塑像靜靜地凝視著前方。每到夜晚,他腳下這片當年畫圈的土地就燈火通明,映紅了天空。
就在蓮花山所在的福田區,2008年12月29日,南方電網首個配網自動化系統投入運行。
2007年,深圳電網負荷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繼北京、上海、蘇州之后第四個負荷過千萬的城市電網。而深圳的面積僅為上海的1/6、蘇州的1/9和北京的1/17。
深圳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迎來了“成長的煩惱”,我國城市普遍具有重要用戶集中、人口密度大、用電負荷密集的特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電網擔負的保障城市經濟發展的任務越來越重。
提高配網規模和裝備水平成為城市電網在發展中首要考慮的內容。“通過實施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了銀川配網網架結構,大幅提升了配網技術裝備水平和自動化應用水平,提高了配網調度管控、運行管理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水平。”作為國網公司第一批配電自動化試點城市,銀川也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完成了配電自動化建設工程。
一組數據佐證了專家組中肯的評價,銀川配網線損率由10.59%降至4.5%;故障隔離時間由1.3小時縮短為10分鐘,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由6小時縮短為2.6小時,非故障區域停電時間由平均30分鐘縮短為5分鐘。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城市配網規模和裝備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和較大程度的提升。
目前,我國電網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間,我國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由2005年的97.3萬千米增長到2010年的130.3萬千米,累計增長34%,年均增長6.0%。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由2005年的18.2億千伏安增長到2010年的36.5億千伏安,累計增長101%,年均增長14.9%。
從“十一五”看,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由2005年的2.48萬億千瓦時增長到2010年的4.19萬億千瓦時,累計增長69%,年均增長11.1%,與GDP增速基本一致。
城市配網性能的提高,也使得線損率持續下降,2011年,我國電網輸電線路損失率為6.31%,同比降低了0.22個百分點。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國家電網公司配網規模和裝備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和較大程度的提升。”
據國網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鄧永輝介紹,截至2011年底,國網公司城市配網6~10(20)千伏配電線路達51.45萬千米,配變容量2.92億千伏安,配電變壓器79萬臺,與“十五”末相比,分別增長了110.46%、131.05%和107.16%;10千伏城市配網電纜化率達39.44%,架空線絕緣化率達48.22%,線路N-1比率達66.48%;國網公司28個重點城市(不含西寧、烏魯木齊和拉薩)核心區電纜化率為82.3%,架空線絕緣化率為93.7%,配電線路聯絡率96.1%。城市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城市用戶供電可靠率同比2005年提高了0.42、0.166個百分點。
相應地,南方電網中低壓電網建設投資占電網建設總投資比例逐年增大。截至2011年,廣州供電局、深圳福田供電局、中山供電局配網自動化線路覆蓋率分別達到41%、75%、100%。
目前,已實現主干線環網供電的城市電網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資源配置能力有了明顯提升,成為保障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最堅實力量。
城市供電可靠率大幅提升
作為供電企業生產能力和對社會服務水平的綜合表征,電網可靠性體現了主網配網建設和安全生產、技術運行管理、電力供應的水平,是對供電企業網架結構、裝備水平、生產管控、技術手段、應急保障能力、優質服務、員工素質、隊伍建設的綜合評價,貫穿在安全、生產、營銷和綜合管理各方面工作中。
隨著城市電網規模和裝備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和較大程度的提升,作為距離客戶最近、直接決定客戶的用電質量的城市配電網,其供電可靠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期間,全國城市10千伏用戶平均停電可靠率由99.849%提高到99.920%。相當于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由2006年的13.191小時降低到2011年的7.012小時,取得顯著進步。
從城市來看,國家電網公司區域內28個重點城市核心區中,有7個城市核心區供電可靠率超過99.99%,有16個城市核心區供電可靠率在99.97%~99.99%范圍。
南方電網在10年的發展中,普遍建立起網省地三級電網運行風險量化評估和預警、預控機制。全面加強主網、地區電網、機組穩定工作治理。南方電網多個城市在近年供電可靠率金牌企業評選中名列前茅。
“城市用戶供電可靠性全國最高,停電時間全國最短。”這句話,已經成為中山供電局的名片。
城市電網智能化水平提升
“坐在辦公室里,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觀察家中的用電情況;下班回家的路上,打個電話,就能啟動家中的熱水器、電飯煲……”這些曾被反復播放的廣告語,如今已經在我國多個城市的智能小區中變成現實。
隨著我國各級電網發展協調推進,我國城市配電網建設從深度、廣度和技術創新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即電網“肢體”在不斷強健的同時,電網的“大腦”智能化水平在進一步加強。
目前,我國城市化率由1978年17.9%提高到2011年的47%,城市數量達到660多個,隨著城市化率進一步提高,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將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
“十一五”期間,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藍圖徐徐展開。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都提出了智能電網發展計劃。
目前,在我國成都等多座城市,智能電表已實現自動抄表,實現自動轉賬繳費等功能,但智能電網的發展遠不僅僅這一點,它改變了人們能源消費觀念,提高電力在能源終端消費的比重,優化城市的用能結構,讓更多的清潔能源進入人們的生活。
一個顯著特征是,催生了很多一線城市智能家電、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社區、智能交通、電動汽車的發展,全面促進了智慧城市建設。
在提升社會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上,電力的智能化應用,全面提升從發電、輸配電到用電設施的整體效率,促進電力用戶節能降耗。同時,通過實施電力光纖到戶等智能電網工程,將使電網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有機融合,依托豐富的電網網絡資源,構建開放式的公共網絡服務平臺,大幅度減少重復建設和投資,實現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與節約。
智能電網的出現,定義了未來城市的發展路徑,也在真正意義上詮釋了“電力,讓城市更美好”這個命題。
出處:《 www.gzbxx.com 》 日期: 20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