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國家出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配套推出了成品油價格、燃油稅和交通收費等三項重大改革。2011年,開展了國內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電價改革也在積極推進。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也于11月1日正式實施。
“繼原油、天然氣之后,我國資源稅改革需進一步擴大品種覆蓋面,關鍵是如何擴大到煤。煤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由煤到電,堪稱國民經濟的命脈。把煤炭及其它金屬礦、非金屬礦的全面資源稅改革推出,是一場改革硬仗,”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
同時,今年以來經濟增速下行和煤炭市場疲軟,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物價也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現在進行煤炭資源稅改革或許正是個時候。
“它必然觸動行業利益,特別是壟斷行業及其派生利益群體的既得利益,其在直觀形式上,是要觸動煤電比價關系和電價形成機制,”賈康表示,“對于資源稅改革的時機要掌握好,如今CPI較低的時機十分值得珍惜!
近幾年,煤電矛盾不斷加劇,發電企業頻現虧損,局部"電荒"此起彼伏,社會各方面對電力體制改革問題議論頗多,現行的這種電力體制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大障礙。
對此,賈康認為,資源、能源方面的相關改革是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如不能盡快化解已積累多年的矛盾,革除由基礎產品領域引發并傳導到全部產業鏈的粗放、高耗、扭曲、尋租弊端,那么優化結構、走向集約、節能降耗、清廉高效的科學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
出處:《 www.gzbxx.com 》 日期: 201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