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保部網站消息, 國務院近期批復了《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全國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和日常持續開展的安全評價結果,以確保核安全、環境安全、公眾健康為目標,統籌規劃了9項重點任務、5項重點工程、8項保障措施,力爭至“十二五”末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輻射環境安全風險明顯降低。
《規劃》確定“十二五”總體目標為進一步提高核設施與核技術利用裝置安全水平,明顯降低輻射環境安全風險,基本形成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創新、應急響應和安全監管能力,保障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具體目標為:在要求在核設施安全水平提高方面,運行核電機組安全性能指標保持在良好狀態,避免發生2級事件,確保不發生3級及以上事件和事故;新建核電機組具備較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每堆年發生嚴重堆芯損壞事件的概率低于十萬分之一,每堆年發生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萬分之一。
在核技術利用裝置安全水平提高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100%落實許可證管理;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低于每萬枚2.0起;有效控制重特大輻射事故的發生。
在輻射環境安全風險降低方面,基本消除歷史遺留中、低放廢物的安全風險;基本完成鈾礦冶環境綜合治理。
在事故防御方面,完成運行和在建核電廠、研究堆、核燃料循環設施的安全改造,提高核設施抵御外部事件、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的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要求建設與核工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先進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和廢物處理體系,基本建成與核工業發展配套的中、低放廢物處置場。
在科技創新方面,完善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科技創新平臺,培養一批領軍人才,突破一批關鍵技術。
在應急響應方面,強化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的應急指揮、應急響應、應急監測、應急技術支持能力建設,形成統一調度的核事故應急工程搶險力量,充實應急物資及裝備配置。
在安全監管方面,基本建成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構建監管技術支撐平臺,初步具備相對獨立、較為完整的安全分析評價、校核計算和實驗驗證能力;建成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國家、省級輻射環境監測能力100%達到能力建設標準。
《規劃》還確定了2020年遠景目標:運行和在建核設施安全水平持續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電機組力爭實現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可能性。全面開展放射性污染治理,早期核設施退役取得明顯成效,基本消除歷史遺留放射性廢物的安全風險,完成高放廢物處理處置頂層設計并建成地下實驗室。全面建成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和全國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形成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體系。到2020年,核電安全保持國際先進水平,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出處:《 www.gzbxx.com 》 日期: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