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調度的智能化之路
21日凌晨6點10分,北京第三熱電廠1號機組完成了AGC(自動發電控制)調試傳動工作。該工作的順利完成意味著北京電網AGC機組整體調試的所有項目已全部結束。這個由北京市電力公司調通中心啟動的項目始于7月20日,在32天時間里先后完成了鄭常莊電廠、京陽電廠、石景山電廠、第三熱電廠11臺發電機組的AGC調試傳動工作。
此前的8月15日,“福建電網新一代大規模跨流域水電站群智能調度系統”科技項目通過了福建省科技廳的鑒定。據了解,早在去年4月該系統就已投入運行,并實現了水庫調度從傳統調度向智能調度的轉變。
在業界就智能電網的概念、規劃方案、技術標準等方面進行熱烈討論、并一次次將灼熱的目光投向新能源發電的接入問題上時,另一項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工作似乎正在穩步推進。常規機組發電的智能調度工作一直以來都遠離公眾的視線,但事實是,它一直沒有脫離電網智能化的發展軌道,尤其是在“智能電網”概念被廣泛延伸到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之后。
自動化調度水平提升
“AGC是電網發電側智能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際上AGC技術早在好些年前就已運用于自動化調度之中,滿足局部區域的調度需求。”華北電力大學輸配電研究所所長張建華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據介紹,作為自動發電控制裝置,AGC系統依據電網有功負荷及頻率的波動進行自動調整,“能夠將調度中心的實時指令轉換為機組負荷的增減指令,使調度中心能根據用電負荷直接對電廠機組出力進行調節。”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GC系統也不斷升級換代。
記者了解到,此次北京電網AGC機組整體調試的項目囊括了電廠控制器測試、通道信號測試、SCADA系統AGC功能測試、AGC機組的閉環測試等多項內容,全面完善了北京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支撐系統功能。
“福建電網的水電站群智能調度系統由平臺軟件和高級應用軟件兩個部分組成,具有中長期徑流預報、跨流域水電站群發電優化調度、風險分析三大功能模塊。”福建省電力公司調通中心高級工程師胡永洪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說道。由于運用了大量的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福建省“六江一溪”的跨流域補償水電優化調度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出處:《 發布時間;2009-09-04 來源:中國能源報 》
日期: 2009/9/4